育成期是指从育雏结束到产蛋前的阶段。这个阶段的野鸭生长发育较快,40日龄后仔鸭平均体重达750克,此时身上的羽毛已基本长成,头上仅有一点绒毛,到70日龄可进行一次选种,选体态健壮、特征明显的仔鸭作种鸭,淘汰的野鸭育肥后等体重达到1000克以上即可作为肉用鸭上市,种鸭以1:8的雌雄比分群,一般每群150只左右,这个阶段必须加强饲养管理,要做好以下几点。
(1)精心饲养采用配合饲养,坚持定时、定量饲养,每天饲养3次,逐渐增加饲养量。
(2)进行限制饲养作为后备种鸭,育成期如果体重过大,过肥,容易早产,影响种鸭的产蛋性能和利用年限,所以这一阶段应采用限制饲养,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,减少豆饼、鱼粉的比例,逐步增加谷实、糠麸、饼粕和青绿多汁饲料,青饲料种类包括叶菜类、苜蓿、青草等,用量占喂料量的15%左右,适当控制体重,产前30-40天青料可增至55%,粗料占30%,精料占15%左右,这样可使鸭子长成大骨架。限制饲养和控制光的结合。
(3)控制光和饲养密度培育期间,原则上光只能减少或保持不变,不能延长,养野鸭应停止人工补充光,每天光照时间约8小时。随着野鸭的生长,饲养密度应适当调整,4~6周龄为8只/平方米,7~10周龄为6只/平方米,11周龄以上为4只/平方米。
(4)增设防护罩网50日龄后野鸭翼羽已基本长齐,具有短距离飞行的本领,这时室内外、水陆运动场均应增设金属网或尼龙网罩,网眼以2厘米×2厘米为宜,网罩距水面高度不低于2米,便于进行驱赶和捕捉管理,拦水竹竿、金属网或尼龙网要深及河底,防止潜逃。
(5)加强管理每天定时清理鸭舍,更换捕捉垫草,注意饮用水的清洁卫生,放水池应经常更换水,确保每只鸭子有足够的采食位置。对种鸭要经常抽测体重,根据体重情况调整日粮营养水平,对肉用仔鸭要加大饲养力度,促使其早期上市。
(6)充分放牧40天龄后,除非天气不好,否则应实施放牧饲养,充分保持野性,保持肉质野味,防止肉质退化,另一方面锻炼其组合性,克服饲料处方营养不足,有利于提高肉质和种质,肉用仔野鸭减少放牧和不放牧。白天根据当地情况,选择放牧线路,晚上自由栖息,但要注意防止其他动物的侵害和干扰,及时了解田地用农药的情况,防止中毒。
(7)防止野性暴发的60-70日龄是野鸭野性暴发期,由于体内脂肪和生理变化,容易促进野性发生,激发飞行,脂肪含量越高,肥大,其暴发野性越强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鸭群的骚动不安,呈神经质状,采食量大幅减少,体重下降,这个时期适当限制饲养,增加粗纤维饲料的含量,保持饲养环境安静,可以避免、减轻或延,节约饲料。
(8)商品肉用仔鸭的饲养商品肉用仔鸭要求羽毛长全,膘好,一般养至80天体重达1500克便可上市。雏鸭在40日龄前应采用高能高蛋白饲料营养,40-60日龄应适当限制饲养,适当延缓野性爆发,促进翼羽生长,降低肉比,60日龄后上市,喂高能高蛋白饲料。商品肉鸭在饲养管理中主要掌握一些技术要点:为了便于防疫、消毒,采用全进出制饲养制度采用高能高蛋白营养均衡饲养的饲养密度,提高单位饲养面积的利益,适当延长光照时间,补充人工当晚,光照强度弱,可以看到食物除野性爆发前期适当限制饲养外,其馀时间可以自由采食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