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兽医在线,免费视频问诊,确诊快用药准。
更多行情报价
间隙线虫对雏鹅和雏鸭危害严重。寄生在肌胃角质膜下,引起肌胃出血。家禽消瘦,生长发育受阻,严重感染可致死。
病原体为鹅裂线虫,属裂科,寄生于鹅、鸭、野鸭肌胃角质膜下,偶见于腺胃。这种蠕虫细长且呈线形,表面有细小的水平条纹。口囊呈杯状,底部凸出三颗长三角尖齿。雄虫长9.8~14.0mm。阳伞发育良好,侧叶比背叶长。有两个等长的交配刺,末端有两个分枝。雌虫长15~18mm。尾巴呈手指状,外阴位于身体后部。卵大小为卵圆形(68~80)m(45~52)m,卵随粪便排出后,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第三期感染性幼虫。易感鸟类是通过吞食被传染性幼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的。家禽感染后,幼虫第三次侵入腺胃蜕皮,第四期幼虫从腺胃沿肌层迁移至肌胃成熟。
蠕虫钻入腺胃和肌胃的粘膜及粘膜下层,吸血引起炎症和溃疡,角质膜容易剥离。患有食欲不振、体重下降、生长发育停滞、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。尸检发现肌胃角质膜内有黑色溃疡,坏死灶内可发现虫体。
大便检查法可发现虫卵。尸检时发现肌胃有溃疡病变,可通过发现角质膜下的蠕虫来诊断。含左咪唑或甲苯咪唑的驱虫剂。预防见蛔虫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