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视频问诊,一年省1万
更多行情报价
轮牧散养能让种鹅克服抱窝性,首先是因为环境暗示少。舍饲的种鹅一般都有专用的产蛋棚,产蛋棚是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,里边的光线比户外要暗得多,容易让它们想抱窝。科学研究表明,家禽在暗光条件下容易抱窝,因为弱光会使家禽的垂体分泌催乳激素,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抱窝的想法。
轮牧散养的鹅们,整天生活在露天环境中,完全是自然光,没有抱窝所需的弱光环境。舍饲条件下,一般在一平米的空间里要养上一到两只种鹅。一方面,由于空间小、环境单调,缺乏吸引种鹅注意力的活动。另一方面,他们每天看到的最多的是鸡蛋,所以容易产生抱窝的心理暗示。而轮牧散养的方式,比如每个4000平米的小区里生活着2000只鹅,每只鹅的活动范围都比舍饲条件大着两三倍,再加上这里的种鹅是自己采食青草,还有专用的游泳池让它们每天游泳健身,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它们的注意力分散在了很多件事上,就不大容易想到抱窝这事了。
其次,轮牧散养不能为鹅提供拥抱必要的材料。在饲养条件下,为了方便种鹅产蛋,一般来说,产蛋棚会为它们准备一些碎稻草。种鹅会把这些稻草聚集在一起,做成产蛋窝。当产蛋达到一定数量时,它们会被放在上面。可散养环境里,只有供它们采食的青草,并没有干草或者干树枝一类搭窝的材料,种鹅没有材料搭窝,产的蛋东一个西一堆地很分散,这样就更不利于它们抱窝。一般来说,种鹅会在产下十几个蛋之后才抱窝,这散养鹅产的蛋一般一堆也就三五个,鹅们就没法确定这一堆蛋够不够抱窝的数,也就不知道该不该抱窝了。此外,因为这只鹅必须在一个地方呆七天才能转移,而且根本没有时间抱窝,这也有助于克服鹅的抱窝。